拉擠成型工藝是玻璃鋼成型工藝中的一種特殊工藝。是將浸漬樹脂膠液的連續(xù)纖維束(玻璃纖維、碳纖維等)、氈等,在牽引力的作用下,通過模具擠壓成型并固化,連續(xù)不斷地生產長度不限的玻璃鋼制品。
【內脫模劑的選擇性】
內脫模劑是將其直接加入到樹脂中,它與液態(tài)樹脂相容,但與固化樹脂不相容,在一定加工溫度條件下,從樹脂基體滲出擴散到固化制品表面,在模具和制品之間形成一層隔離膜,起到脫模作用。內脫模劑一般有磷酸酯、卵磷酸、硬脂酸鹽類、三乙醇胺油等。
早期拉擠工藝中,以硬脂酸鋅的脫模效果較好。由于樹脂粘度大,直接加入粉狀硬脂酸鋅難以攪拌均勻,且硬脂酯鋅松散、體積大,夾帶空氣較多,致使樹脂汽泡多。所以,通常在使用前先把硬脂酸鋅加入交聯(lián)劑中,使之成為均勻的糊狀物,再加入到樹脂之中。
在拉擠生產中,通常更愿意使用在常溫下為液體狀的內脫模劑。目前市售的內脫模劑多為伯胺、仲胺和有機磷酸與脂肪酯共聚體的混合物。
【脫模劑的作用】
在產品的成型過程中,成型產品和模具表面之間會產當很強的粘合力。另外,從拉擠物料進入模具口起,隨著溫度的上升,樹脂粘度降低,體積彭脹,作用在模具壁上的壓力逐漸形成、增大和積累,并在膠凝區(qū)達到最大值。
為了防止成型的玻璃鋼制品在模具上粘著的附加荷載,必須在制品與模具之間施加一類隔離膜(即脫模劑)以便制品很容易從模具中脫出,以保證制品表面質量和模具的完好無損。
所有物質表面,都有表面自由能。大小隨物質不同而各異。一般來說金屬表面自由能比較高。有機物也是一種固體,那么該液體將擴散并均勻分布于該固體的表面上。脫模劑就是要有極低的表面自由能,從而均勻浸濕模具表面,在模具表面形成一層低表面能的涂層,從而達到容易脫模的效果。
因為拉擠成型工藝的生產是一連續(xù)過程,因此優(yōu)良的脫模效果是保證拉擠成型工藝順利進行的主要條件。脫模劑按使用方式不同有外脫模劑及內脫模劑之分。早期的拉擠成型工藝是用外脫模劑,常用的有硅油等。使用中是將脫模劑放入用的槽中,當產品被牽引時,將脫模劑帶到浸有樹脂的玻璃纖維成型物的表面,然后進入成型模成型固化,來達到脫模作用,但外脫模劑用量很大且制品表面質量不理想,現(xiàn)已改用內脫模劑。